名稱: #大野芋#白夏 #越南白霞 #廣芋(大陸) #DọcMùngTrắng(越南) #RọcMùng(越南) #BạcHà(越南) #TalasPadang(印尼) #ដើមក្តាត(高棉文) #Gabi(菲律賓)
偶然發現在第一廣場菜攤上常見的芋梗與台灣一般食用的芋頭的芋梗有所不同:比較翠綠,而且特別長。查了資料後便多認識了一種植物,原來這種新興的東南亞蔬菜叫做大野芋,俗稱越南白霞。
為什麼叫做白霞呢?進一步查資料發現,北越稱大野芋為dọc mùng或rọc mùng,南越則稱為bạc hà。而白霞這個中文俗名,想當然耳是bạc hà直接音譯而來。
原產:
中國南部、東南亞
外觀:
葉柄具白粉,長可達1.5米。葉片長圓狀盾形淺綠色。
種植:
種植:
適合在春秋兩季之溫暖環境種植,並且避免下雨天,澆水不宜過多,保持土壤濕潤即可。有時候與姑婆芋共生,並長得十分相像,所以在野外不十分確認的情況下,建議不要食用,或者詢問其他熟悉、吃過的人後再食用。
食療:
料理:
更多東南亞蔬菜、水果,請參考《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
食療:
有祛濕、解毒及驅風的作用。(網路資料)
料理:
可以生食,或是炒肉絲,越南人常以加入毛翁一起煮成酸魚湯。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孟加拉、中國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
生育地:林下潮濕遮陰處,地生
海拔高:1000m以下
大野芋是天南星科芋屬的超大型草本,高可達3公尺。葉片叢生於莖頂,長可逾兩公尺。
相較於一般食用的芋頭(Colocasia esculenta),大野芋除了更加巨大外,其葉緣波浪狀,葉脈呈綠白色,十分明顯。
而跟姑婆芋(Alocasia odora)相比,大野芋跟其他可食用的芋屬一樣,葉片防水,水珠可聚集,姑婆芋則否。
巨大的植株則跟千年芋(Xanthosoma sagittifolium)相似,但是千年芋葉箭型,而大野芋則是盾型。
大野芋原產於中國南部及東南亞,常與姑婆芋混生。推測應該是1990年前後由新住民所引進,全台各地偶見栽培。
胖胖樹在台北植物園、內湖越南村、台中霧峰、南投草屯、彰化市、彰化二林、高雄、屏東都有見過栽培。
大野芋在北越稱之為dọc mùng或rọc mùng,南越則稱為bạc hà。其芋梗是所謂的白霞,口感似蓮霧,可以煮湯或快炒。台中東協廣場,以及全台各地販售東南亞蔬菜的市場、超市都可見到販售大野芋芋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